第22章(1 / 2)

未央金屋赋 唐棣之华 2179 字 4小时前

小贵女娇憨憨抿嘴笑,撒娇撒痴地昵到皇帝舅舅右边坐下。

任由小侄女窝在身旁,皇帝打文件垛中取过册新奏疏,展开扫一遍,提笔要写批语。

笔,突然一顿!

刘启陛下侧过头,仔细打量打量女孩子,从头发、到面颊、到衣领、到……眉心微微一皱。

‘嗯?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阿娇愣愣地看着她家皇帝舅舅,莫名所以。

手指,点点侄女头顶。

阿娇顺方向一摸,脸‘腾’地就红了——打瞌睡时不知靠哪儿了,头发松了,蓬蓬的歪到一边。

‘怎么忘了重新梳头?太丢脸了!’吐吐小舌头,阿娇大为不好意思,继而抚抚面颊,脸色一变:‘哎呀,哎呀!脸上的米分妆一准儿也不妙……得赶紧补妆去!’

猛地跳起,娇娇翁主捂了头发拔腿就跑。

望着侄女急匆匆地背影,天子摇摇头,慈爱地笑……

★☆★☆★☆★☆ ★☆★☆★☆★☆ ★☆★☆★☆★☆ ★☆★☆★☆★☆

旋风般抓着吴女官和长信宫带来的宫娥们结面,梳头,傅米分,上妆……后来干脆连衣裙首饰都另换了一套。

待样样停当,娇娇翁主回到书阁时,碰巧就听到很响的‘啪’的一声。

一份奏疏,被皇帝陛下重重拍在了案上!

那力道,连长案上的文具和卷牍都跟着跳了跳。

娇娇翁主立即驻足,没再朝里走;思索片刻转身退回外间,拿了份冰镇饮品,用一只方型的黄金托盘盛了,端进去。

见侄女双手奉上饮料,天子缓和了神色接过,边喝边瞥着那奏疏问:“阿娇,忆……李广否?”

‘李广?着名的飞将军嘛……当然知道。’阿娇理所当然地点头。

皇帝拉过几卷简册,一并推到侄女面前:“阿娇,阅之……”

‘嗯?’馆陶翁主拿起逐一细读,很快就发现这些上疏虽来自不同人,但有一个相同点——作者的官衔不是上谷郡的边将,就是上谷郡的守臣;而且,他们所书的内容更是大同小异:

抱怨李广日日和匈奴打仗,让边疆地区几乎没一天安静;

连绵的战争影响了边郡的放牧和农耕,严重收成和税收……

“日前,‘典属国’公孙昆邪泣曰,李广才气,天下无双。自负其能,数与虏敌战。恐亡之。”天子揉揉额角,话语中彻底没好气:“恐亡之?自负其……能,自负其‘能’竟……挑动边衅。”

“……实……未识时务也!”讲完这句,刘启皇帝不知想到什么,重重‘哼’了两声。

‘在朝廷继续沿用和亲政策的前提下,还和匈奴打个没完……是比较离谱。但是,’阿娇放下卷册,垂眸盯着长案上的镶绿玉黄金豹镇,暗暗寻思:‘但是,真正惹阿大您生气的,恐怕不是什么……恃才傲物,不是擅自开战,也不是什么轻起边衅吧!’

‘而应是……不识时务!’遥想遥想那位骑射一流、政治三流的飞将军,馆陶翁主都为他感到难过——在吴楚之乱中立下如此大功,比他差劲多的都升官厚赏了,就李广一无所获。委实可惜,可怜!

隔着只长书案,皇帝陛下低低地念叨,打算让这既不通时务、又老惹是生非的李将军滚回家不用当官了。

‘干嘛接受梁王叔的将军印,李将军?你可是朝廷的官员啊!王叔也是,害人非浅!’娇娇翁主则满脑子胡思乱想,好一会儿都没注意到皇帝舅舅在叫她。

连唤两次都没得着回应,天子舅父挑高剑眉,加大声量:“阿……娇!”

“……”长公主的女儿如梦初醒,有些迷茫也有些抱歉地看着她的皇帝舅舅:“?”

‘想什么呢?这么心不在焉?’瞅瞅侄女,天子灵机一动,手指那堆弹劾奏疏发问:“以阿娇所见,李广……何如?”

没想到会被问到这个,阿娇一怔;随即顽皮地眨眨眼,以绝对只有对面天子舅父听得到的音量嫣然道:“李将军广……擅射……鸿鹄……”

皇帝愕然:“鸿鹄??”

阿娇笑吟吟,明眸闪啊闪。

不太遥远的往事,如潮水般冲刷着记忆的河床……

当年那个‘弱弱小小,多病多痛娃娃’的影像与眼前‘风姿绰约的少女’重合在一起,汉皇帝胸中的成就感自豪感油然而生。

‘长大了啊!李广嘛,多多少少还是有用滴。算了算了……’笑眯眯看了又看,天子的心情由阴——转多云——再转晴好:“如此,李广……乃……徙为‘上郡’太守。”

闻听此言,阿娇可爱地咬着下嘴唇,举双手向宽容大度的皇帝舅舅弯腰一揖礼。

笑颜——如舜华!

★☆★☆★☆★☆ ★☆★☆★☆★☆ ★☆★☆★☆★☆ ★☆★☆★☆★☆

长长的乌木案,卷卷竹简堆了老高。

一卷看过,放到一边;一卷看过,放到一边……阿娇将舅舅批阅完的竹简搬到小几上,分文别类叠起、摆好。

宫室内外的侍从都是人形的装饰柱,垂首含胸,竖着耳朵目不斜视。

书阁内安安静静,只有竹简和竹简竹简和木头彼此摩擦发出的极轻微声响。

晶莹的水晶杯内,浅绿色的冰酒还冒着丝丝的白汽;外壁上的水雾则消散得差不多了。刘启皇帝一面审视臣子的上奏,一面探手去取酒杯;没想到却拿了个——空。

皇帝陛下从公务中抬起头,就见小侄女执了冰酒冲他笑嘻嘻摇头。

天子:“阿娇?”

馆陶翁主却不理舅舅,擎酒杯一跃而起,转眼就没影儿了。

‘这孩子……’于是刘启皇帝干脆放下笔,等小侄女回来:‘肯定去换热饮。估计被姐姐在长信宫教育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