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2 / 2)

职业粉丝 钟晓生 2927 字 18天前

左天扬最火的时候,也曾被冠之以各种“国民弟弟”“国民校草”一类的称号。那会儿从选秀节目里走红的明星,还真担得起“国民”这个称号。

可惜水无常势,人无常态。左天扬的确是“国民”过,却最终没在娱乐圈里混下去,或者说——混不下去了。

混不下去原因有二。其一在他自身条件,其二在时局所限。

左天扬其实挺喜欢唱歌,但喜欢唱不代表唱得好。当年的选秀比赛虽然都以比唱歌作为赛制,实际上说白了还是个选脸的比赛,长得好看,或是有舞台魅力,唱成车祸现场都能脱颖而出。左天扬就属于这一类。他靠脸吃饭能吃成大胖子,靠才华吃饭基本等于慢性自杀。

除了他自身条件不够优异之外,大势所趋也是无可奈何。当年红遍全国却只是昙花一现就黯然失色的选秀艺人多了去了,比左天扬红得不少,比左天扬混得惨得更不少。这原因真要具体分析起来,方方面面的,谁都脱不开关系。

那会儿选秀比赛虽然火爆,但也很混乱。电视台有自己的造星平台,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心态,想把所有的环节和好处全抓在自己手里,于是电视台里的领导跟人合伙开公司,把自家节目捧出来的选秀艺人都签下来,还一签就是好几年的卖身契。

从前负责艺人经纪事务的公司就叫经纪公司,做唱片的公司就叫唱片公司,各有各的专长。可打从那时候开始,新开的公司都统一叫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了。名字还叫有限公司,业务却很不有限,涵盖了节目制作、经营演出及经济业务、还有数字出版及各种实物贩售等等,几乎把整个明星产业全一把抓手里了。

能自产自销、自给自足的向来都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又有何格局可谈?

显而易见,没有金刚钻还非揽瓷器活儿的后果就是,公司大包大揽签了一箩筐的艺人,却压根没有充足的资源,也不懂得管理运营,最后好好的一手牌打得稀烂。节目里本来就人气不足的选手,比完赛就进入了失业的状态,从此消失在公众的视线里;节目里人气爆棚的选手,老本吃完,一样原形毕露。

左天扬最红的时候上街,头发都不敢露一根,怕被人认出来就走不掉了;过几年他再上街,帽子都不用戴一个,倒不是没人认得他了,只是就算认出来了,没几个人有没兴趣来跟他搭讪合影。过了气的草根明星有什么可稀罕的呢!

他就这样在娱乐圈里半死不活地耗了几年,好容易耗到老东家的合约结束,新东家却迟迟没有找上门。

可日子总得往下过呀!

于是他索性退出了娱乐圈,开始做生意。

他祖籍四川,家里有做餐饮的经验,他那“国民”性放在娱乐圈已经不顶事儿了,用来做生意倒是能赚个噱头。于是就靠着这些资源把火锅店给开起来了。没想到他歌唱得不好,做生意倒是挺有一套,没几年就在北京和上海开了六家分店,最近准备把生意往更多地方扩展了。还因为火锅店生意好、口味好,给他那公众人物的身份又续了半口气。如今外面提起左天扬,有些人不知道他曾经做过艺人,却知道他开了家很有人气的火锅店。

这也算是东边不亮西边亮,走上了人生的另一条康庄大道。

就在这时候,包厢的门被人敲响了。

朱筱桐看了左天扬一眼:“谁啊?服务员吗?”

“我叫了另外一个朋友。”

朱筱桐略略诧异。来之前左天扬没有跟她提过还有别人。

“去开门。”

左爸爸的话不敢不听,朱筱桐乖乖过去把门打开。

门外站着一个个子高挑纤细、穿着黑色连帽衫的姑娘。

这姑娘身高超过一米七,腰细腿长,活生生一个大长腿御姐。她近乎素颜,只画了眉毛和唇膏。她的眼睛是细长型的,睫毛长且浓密,眉骨和鼻梁又高又直,皮肤是天生的奶白色,有一些淡淡的小雀斑。雀斑并不难看,反倒增添了几分灵气和活力。妆容如此清淡,她却抹了个红唇。好在她的五官天生的明艳,完全撑得起明媚的唇色。

她的身上有一种张扬并且很有活力的美。

朱筱桐愣了。眼前的这个小姐姐她看见过,不过是在电视里。

小姐姐扯下连帽衫的大帽子,向她伸出手:“你好,我是李希幸。”

朱筱桐怔怔地和她握手。

李希幸进入包厢,和左天扬打招呼,脱下外套,落座。

这个突如其来的客人有点出乎朱筱桐的意料,她茫然地回到座位上。就算她不是第一次私下里见明星,可是一个电视里的人突然出现在身边,也是一件让人很摸不着头脑的事情。

李希幸开门见山:“我想请你做我的职业粉丝。”

朱筱桐猛地抬起头:“哎?”

☆、第五章

作者有话要说:  觉得之前的版本节奏太慢而且人物太多有点混乱,所以重写写了一版。

把小朱同学改成了全职作者。第一第二章 改动不大,求看过的同学从第三章重看_(:3」∠)_

对不起大家!

朱筱桐并没有正儿八经地上过班。在成为一个全职作者之前,她曾经做过几年左天扬的职业粉丝。

职业粉丝这个职业还挺神秘的,神秘在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世界上居然还有这么一个职业。而区别普通粉丝和职业粉丝两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普通粉丝追星花钱,职业粉丝追星赚钱。

这个工作如果追溯历史的话,原型约莫是早些年电视台或经纪公司雇来的“临时观众”。“临时观众”这个说法比较好听,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托儿”。

明星参加活动,台下观众寥寥无几,镜头拍出来不好看,赞助的商家也不满意。所以电视台或经纪公司就只能花钱雇人来看演出,帮忙吆喝两声,以显得很有人气。这事儿以前常有。当追星成为一件时髦的事情之后,电视台和经纪公司就不用再做这样的事了。非但不用花钱雇托儿,还可以高价贩卖活动的门票,反正大有人来抢。

虽然职业粉丝诞生的思路源于临时观众,但远比临时观众要高级得多。首先,临时观众是临时工,是一锤子买卖,而职业粉丝是长期合同工;其次,临时观众的工作就只是帮忙捧个人场,而职业粉丝的工作非常复杂,最主要的职责是管理庞大的粉丝群体,配合经纪公司控制粉丝群内的舆论风向。

这个比“托儿”更高级的“托儿”其实是随着选秀节目的兴起而诞生的。在选秀比赛大热之前,内地的偶像一直是缺位的。人气火爆的明星要么是港台的,要么是日韩的,内地似乎只有“演员”和“歌手”这种靠技能(脸)吃饭的职业,却没有靠人气吃饭的偶像,也鲜有疯狂的追星族。是选秀比赛制造出了内地第一批影响力巨大的偶像。

有了偶像,就有粉丝经济;有了粉丝经济,就得有人来管理。

刚开始的时候,粉丝群都是自发成立的。一些入坑早、积极活跃的人很容易混成粉头。一个有手段有能力的大粉头在粉丝群里影响力之大仅次于偶像本人。为了能经营好粉丝群体,经纪公司往往会对粉头进行拉拢甚至收买,以期在粉头带领下的粉丝团体能够乖乖听话。

然而这种拉拢和收买往往已经属于亡羊补牢的行为,难以力挽狂澜。自发成长茁壮的粉丝群体很多根本不会买经纪公司的帐。甚至有些自我意识太强的粉头非但不肯听公司的指令,还会煽动粉丝团跟经纪公司唱反调,煽动偶像跟公司闹解约。

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几次之后,经纪公司终于意识到了粉丝经济的可观性。与其被动讨好,不如主动扶植自己的势力。这才有了职业粉丝的出现。

朱筱桐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挑上的。

那时候她的表姐就在某经纪公司上班,某天表姐找到她,提出:“听说你追星。我们公司正好在招职业粉丝,不如你来试试?”

那会儿朱筱桐还是个大学生,听了这个提议都懵了:“职业粉丝是什么?我从来没做过啊。”

“没做过怕什么。”表姐说,“我们公司的经纪人以前没做过经纪人,就是个卖保险的;我们公司的老板也是头一回开公司,咱们公司业务范围是啥他都不知道;你看我,我以前是个银行柜员,现在不也当上运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