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1 / 2)

伐清 灰熊猫 4581 字 20天前

“你们出城后就赶快去向袁将军报告,”卫士们对豁口旁的明军士兵高声传达着邓名的命令:“告诉袁将军你们撤出城了,临走时看到江南提督还在墙上坚守,让袁将军赶快派兵来支援。”

听到这命令后,战兵们互相瞅了瞅,最后都决定留下来。邓名固然是不为难他们,但邓名若是肯和他们一起撤出城也就罢了,可是现在邓名不走,如果自己走了,万一将来邓名失陷在城里,不管这些战兵是谁的部下,无论是刘体纯、袁宗第还是贺珍,都不可能放过他们。

豁口站不下几十个人,绝大部分人都站在城墙上。这里还有一些清兵留下的守城器械可以利用,比如装运土石的吊篮。明军把这些吊篮挪到城墙的外侧,大批的辅兵出了城,他们在城墙根下挖掘石头,装进吊篮中,再由城墙上的辅兵提上去。

明军布置了一番,人心稍安,同时清军已经跑步逼近。

站在邓名东面的赵天霸提起一张铁弓,弯弓搭箭向城墙下道路上的清兵瞄准。卫队里除了赵天霸以外还有两个射箭好手,吴越望就是其中之一。

“不要射脸。”赵天霸一边交代同伴,一边把弓满满地拉开,仔细地瞄准,松手射出了第一箭。

箭去如流星,射中了跑在前面的一个清兵千总的腿上,后者大叫一声摔倒在地。接着就习惯性地伸手握住箭杆,用力一拔。

“啊!”

那个清军军官不但没有能够拔出箭,反倒发出痛极的一声惨叫。

轮到吴越望了,他眯着眼瞄准了一下,射出了第二箭,同样击中一个清兵的腿部。

三个射手不紧不慢地轮番射箭,目标就是清军的军官或是冲在最前面的敌兵。

“真是好箭。”赵天霸又从箭壶里摸出了一支铁骨狼牙箭,在心里暗暗称赞道。

以往射箭的时候务求命中要害,因为普通弓箭造成的伤害有限,若不命中要害就不能让人失去战斗力,但这种狼牙箭却是完全不同。

其它弓箭有时还能被悍勇的人忍着一时的疼痛猛地拔出,但这种铁箭的箭头上有几排倒刺,射入人体后,这些铁刺就像狼牙一样紧紧地咬住了肌肉,和伤口周围的血管、组织纠缠在了一起,根本拔不出来。

几个中箭倒下的清兵疼得大叫,还有人拔出刀子想切断箭杆。以往若是箭头拔不出,那切断箭杆也能极大地减轻痛苦。可狼牙箭的箭杆需要用钢锉才能锉断,这些清兵用刀具切割箭杆只是无益地增加了自己的痛苦。

很快这些清兵就中止了这种徒劳的尝试,长长的箭杆留在人体外,任何轻微的风吹草动都会让它们晃动,而任何轻微的晃动都会搅动伤口,让负伤者发出难以忍受的惨叫声。

发现三个明军射手后,清军也派出弓箭手还击,不过他们没有墙垛的掩护,很快就有数人被居高临下的赵天霸等人命中。明军没有向任何敌人的面部攻击,因此直到现在仍没有清军毙命。不过被明军铁箭命中的人都彻底地失去战斗力,他们持续不断的痛苦声,也在折磨着身边的同伴。

刚才清军有一箭击中了吴越望的上臂,不过并没能穿透他身上的铁甲,毫发无损的吴越望立刻予以还击,一箭射穿了对方的肩甲。铁箭沉重的箭身和刚性的箭杆让它的穿甲能力大大超过普通的羽箭,更接近弩箭,弓箭手身上的轻甲对它的防御效果并不强,尤其是在这种距离上。

被命中的清兵弓箭手丢下武器,靠着背后的墙壁坐在地上直抽凉气,他用双手握着肩膀上还在颤动的箭杆,竭力想制止它的抖动,转眼间就疼得头晕眼花,偏偏还没有任何办法减轻这种痛苦。

明军弓箭手虽然不多,但是他们射过来的箭大大减缓了清军的前进速度。现在这些清兵已经不敢在城墙边的开阔道路上急行,而是躲在路边的房屋后,弯着腰向前摸去。就连领着这一营兵的游击都躲在了远处一幢民房的墙后面,小心地露出半个身子观察着城墙上的动静。

这个游击已经认出了对方使用的铁箭,据他所知,这种武器多半是炫耀装备,因为太贵了,比弩箭还贵。本来羽箭就不便宜,用这种比羽箭还要昂贵许多倍的精致武器去攻击小兵,那就是一箭能射死十个都赔本。因此一般也就是亲王级别人物的近卫,会带上那么一壶狼牙箭,用以炫耀主君的身份,不会真有人拿它当作制式武器。

但现在对方就是在用这种武器攻击小兵,看到那些士兵痛不欲生的模样,游击自己也是胆战心惊。明军始终不向致命部位射击,要是挨上一箭,那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了。

游击看到自己的弓箭手没有取得任何战绩,大部分箭矢都被墙垛和城墙挡开,但就是没有墙垛,多半也奈何不了明军弓箭手身上的那一身炫目铁甲。

游击向挺立在墙上的红旗瞥了一眼,暗道:“那旗下到底是什么人?”

第十八节 激战

看到城下的清军已经倒地十余人,剩下的不是小心翼翼贴着墙边,就是绕到房屋后寻找掩护,明军士气顿时大振。等清军士兵又靠近豁口一些后,城墙上的明军军官就组织士兵动手,把石头从墙边滚下去。底下的清军不得不进一步放矮身体,半蹲在地面上,把盾牌高举在头上,一小步、一小步地向前蹭。

有个明军士兵扔得兴起,就探出身体,把一块大石头瞄准了墙下的盾牌,狠狠地掷下,他的英勇行为引起了一阵欢呼。很快就有其他人学着他的样子,探身出墙去扔石头,更有几个明军合作,把一块长长的青砖举过墙垛,一起松手,让它骨碌碌地落在了墙根下一排正向前缓慢挪动的盾牌上。

没有想到有这么一块巨石从天上掉下来,下面几个单手持盾的清兵顿时就被压倒在地,两个手臂折断的士兵从墙角一直滚到道路中央,抱着手臂大声呼号。

在清军游击的命令下,和赵天霸等人对射的清军弓箭手开始攻击那些探身出来的明军投石手,不过清军的位置非常不好,他们位于低矮的房屋后面,要是隐藏着还好,只要一露头立刻就会被对面高墙上发现,往往这些弓箭手刚刚找到目标,前出到攻击位置开始弯弓瞄准时,对面以逸待劳的明军射手就已经把铁箭射了过来。

又有三个弓箭手被射倒后,其余的清军弓箭手纷纷缩着脖子,藏身在掩体后面。这三个弓箭手只换来了一个明军的负伤,刚才这个明军士兵正把一块大石头高举过顶,要狠狠地向城下投去时,被侧面飞来的一支羽箭击中右胸,他大叫一声,手中的石头脱手飞出城墙,人则倒向后面。

旁边有两个辅兵蹲下身扶住这个伤员,扯开他胸前的衣服露出伤口,这根箭并没有深入胸膛,一个辅兵立刻掰断了箭杆,然后检查了一下创口,喊了一声:“忍着点,弟兄!”,就握住还露在外面的末梢用力一拔,把箭头拽了出来。

“送他出城。”邓名一直在注视着这个伤员,他让把这个士兵送出城外再进行伤口处理。听到命令后,辅兵马上把伤员抬下了城墙。外面早已经升起了火,做好了准备,会把伤口烧灼一下再包扎起来。

一个战士负伤并没有打消明军的勇气,大部分人都发现探身投石的风险并不大,而且对面的弓箭手已经消失了,并没有更多的羽箭向城上飞过来。现在赵天霸等人已经不再继续攻击敌人,而是戒备地看着街对面的房屋,努力寻找着清兵弓箭手的身影。身边的吆喝声越来越响亮、越来越密集,更多的石头被明军扔了下去。城墙的另一侧也忙得热火朝天,把更多的石头拉上城头。尽管如此,还到处都是找不到石头可扔的抱怨声,这声音随着清军的弓箭手始终不露头变得越来越多。

中箭加上被砸伤的,清军已经损失了十一个弓箭手、十几个刀盾兵和差不多数量的长枪兵,尽管付出了近四十人的代价,清军仍然没能摸到豁口边上。对方那种铁箭对士气的打击实在太厉害,游击发现自己的弓箭手都躲在墙后不肯冒险出去攻击明军,而其他士兵也被中箭同伴的哀嚎声吓得心惊胆战,没人愿意领头上前。

如果不努力上前就只能躲在墙角边挨砸,或是藏身在民居中间旁观,对攻占豁口毫无意义。一块又一块的石头不停地落下,又有一个清兵实在撑不住盾牌了,手一晃、盾牌一歪,被青砖砸得头破血流。其他清军士兵不肯继续呆在墙角无休无止地挨砸,一声呼哨,这些清军就集体冲过墙边的街道,争先恐后地跑进街道另外一侧的建筑区中。

对于这些逃跑的清军,明军的三个弓箭手并没有予以攻击。虽然这种铁箭不错,但毕竟数量有限,他们手中只有几壶狼牙箭,现在已经用掉了一小半。

当清军士兵分散到居民住宅区后,游击想要指挥他们就变得更加困难起来。比如弓箭手这种躲避战斗的行为就很难制止。如果游击积极地催促弓箭手奋力攻击明军的话,他自己很可能就会成为明军射手的靶子。绿营游击退后了两步,与那面可能窜出危险箭矢的城墙再拉开了一点距离,然后向东面看去。现在他只希望城墙上面的攻击会比较顺利,能够尽快把城墙上讨厌的明军弓箭手驱逐出去。

可惜城墙上的攻击一点儿也不顺利。明军在炸塌城墙的同时也消灭了这段城墙附近最有战斗力的清兵,没有被波及的清兵都是躲得比较远的谨慎人士。当发现明军登上城墙后,这些胆小的人们立刻头也不回地向南城楼跑去。这些都是安陆府的士兵,也有钟祥城里的本地人。其中一部分扔下军服、武器就逃回家去了,剩下无处可逃的,只好在城楼上等待命运的安排。

汉阳总兵带领部队赶到后,这些远远躲着的清兵就被重新组织起来,命令他们拿起武器在城墙上前进,向豁口方向发起进攻,配合墙下的清军把明军驱赶出城,恢复对这一段城墙的控制——当时总兵还没有决定突围。

这些清兵于是只好拿起武器,再一次排列队伍从城楼出发,高声呐喊着向明军发起进攻。

钟祥的城墙也没有多宽,再刨除两侧墙垛占据的空间后,也就是够三、四个人并排行走的样子。清军对面的敌人并不是邓名的亲卫,而是刘体纯和贺珍的一些战兵、辅兵。精锐的战兵都跟随刘体纯、贺珍冲杀去了,豁口附近留下来为数不多战斗力较差的士兵,他们和钟祥县兵的地位相近,不少是最近几次战役中投降明军的前清兵。更有新参军的老百姓,今天还是第一次上战场。

刚才城墙被炸塌后,这些明军士兵趾高气扬地从城墙上向南城楼前进,打算先礼后兵劝降城楼上的守兵。其中那些刚投降明军的清兵对自己的劝降行动信心十足,就在不久前他们也陷入过同样的绝境,当时心中那种恐慌和惊骇还记忆犹新。这些清兵打算用自己的经历现身说法,向城楼的守军证明投降并没有什么可怕的。

本来一切都很顺利,这些明军向城楼走去的时候,望见清军的旗杆上先后升起三盏灯笼,一个个更是心中大定,自觉胜劵在握。虽然守卫城楼的军官或许还会有反抗的心思,但大部分人当兵就是为了吃饭,绿营兵肯定已经毫无斗志——这些前绿营兵对敌人的心理了解得十分清楚。

当他们从高高的城墙上看到城楼下突然涌来一大群清兵,密密麻麻的刀枪剑戟晃得人眼花缭乱,这些明军见状急忙准备撤退。只是他们位于城墙上面,面前只有唯一的一条路,或者退回远远的豁口那里,或者从城墙下去。情急之间就有人想找绳子把自己吊下城去。别说一时找不到绳子,若是真的这么一逃,那以后在明军中可就别想站直脊梁了。

看到一队清兵离开城楼,沿着城墙往豁口的方向开来的时候,城上的明军又发生了动摇,毕竟他们和豁口那边扔石头的同伴不同,他们与清军之间没有城垛掩护,没有居高临下的优势,也不能随心所欲地砸人还不担心还手。看到清兵越走越近,明军更加心情紧张,最靠东面的第一排士兵四下打量,觉得到了必须缒城撤退的紧急时刻了。

不过这些向明军靠拢过来的清军心中也是同样的紧张,走在最前面的几个清兵在距离明军还有十几米的地方就止住步伐,用力地向对面的明军吼叫,发出凶狠的吆喝声。尽管这些清兵停下了脚步并且侧身让开了通道,但他们身后的同伴丝毫无意越过排头兵上前攻击明军,而是一个个都默契地停了下来,也奋力地向明军发出大声的吆喝,希望能够通过展示军威把敌军吓得连连后退。

他们对面的明军排头兵并不是不想撤退,只是身后挤满了人无路再退了。听到清军锋线士兵发出的凶狠吆喝声后,本来异常不安的明军东线士兵倒是稍稍宽心,恢复了一些信心和士气,因为他们实在是把绿营士兵的心理了解得太透彻了。

明军士兵不甘示弱地大声吆喝回去,同时纷纷放平手中的长枪,向逼近过来的敌兵示威地晃动着。

两军的前锋互相试探着,心中的底气都变得越来越足。在清军紧逼的同时,明军也勇敢地迎着往前迈出了一步。彼此之间的距离缓慢地缩短,当两边的士兵距离四米左右时,他们不约而同地再次站定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