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封官(1 / 2)

空降贞观 东篱泽 1831 字 9天前

星空如棋,夜色沉沉。

赵云泽躺在床上,翻来覆去无法入睡。

“武德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当赵云泽通过旁敲侧击,从尉迟宝林处知道了今天的日子后,他就不淡定了。

突厥二十万进寇,尉迟敬德与突厥前锋战于泾阳。这分明就是“渭水之盟”前面的事情啊。

按照史书的记载,尉迟恭虽然在泾阳取得小胜,但却并没有挡住突厥人进军的步伐。接下来,突厥人就会兵至长安,逼得大唐皇帝李世民轻骑亲出,于渭水便桥河畔大骂颉利可汗,然后就把颉利可汗骂的大惊失色,下马拜服。再然后,大唐便与突厥订下了两国友好和约,突厥退兵。

这一段史实,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就曾经学到过。

但是这段战事,史书中的记载却语焉不详。只说突厥二十万入寇高陵,尉迟恭在泾阳取得小胜,俘虏了突厥俟斤阿史德乌默啜。之后就直接跳到了突厥摆兵渭水,李二陛下在便桥桥头霸气侧漏大显神威,令突厥人纷纷拜服这一段了。

至于泾阳之战的经过、突厥人是怎么从高陵一下跳到的长安、渭水河畔当时的两军形势等等,这些细节史书上一点都没记载。好像大唐最后的胜利,全是靠李二陛下对着颉利一通大骂骂出来的。可事实真是这样吗?谁信谁是猪脑子!

突厥人要真的这么怕李世民,那他们到长安干嘛来了?难道颉利生来就是贱骨头,诚心来找李世民骂自己一顿的?

在史书字里行间的背后,渭水之盟到底还隐藏了多少不为后人所知的故事?也许,赵云泽很快就会知道了。。

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更加迷茫。自己现在已经成了这个故事里的人,却连剧本都没有,就光知道一个结局,心里没抓没挠的啊。

再者,原本的历史中,是没有自己这么一号人物的,现在自己凭空出现,还加入了故事当中,万一小蝴蝶的翅膀一扇,渭水之盟变了样,那玩笑可就开大了。

想到“蝴蝶效应”,赵云泽立马惊出一身冷汗。不对劲啊,史书中明明记载着尉迟恭所部在泾阳之战中俘虏了阿史德乌默啜,可现在为什么却让这家伙跑了呢?完了,难道蝴蝶的翅膀真的已经扇动了。

阿史德乌默啜,你可千万别就这么一去不复返了,好歹你再来一次泾阳城,让黑锅脸把你生擒活捉呀。老子可不想当改变历史的罪人呀。

在赵云泽惴惴不安之时,长安城中的李二陛下,也同样还没就寝。

此刻放在李二陛下案头的,是尉迟恭的一份军报。

长安城离泾阳只有七十里地,所以,尉迟恭的报捷文书当天傍晚时分就送到了李世民的案头。

尉迟恭在捷报中,除了详细说明了下午一战的经过,还重点向李世民禀报了赵云泽其人其事,并为他请功。

捷报传至,一场小胜令人心惶惶的朝廷百官多少受到了一些鼓舞。下午收到捷报时,李世民的注意力只放到了战事上,对于赵云泽的事情只是大体浏览了一下。此刻再看这份军报,他的关注点已经不再是泾阳一战的经过了,而是转到了赵云泽身上。

“赵云泽,这人的来历,颇为模糊啊!”李世民若有所思,“世外高人的徒弟?也许吧。”

忽然,李世民像是想到了什么,连忙吩咐在一旁侍立的宦官:“黄德海,把今早上太史局送来的那份奏折给朕找出来。”(注:唐初之太史局,掌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之责。)

黄德海应“是”后,便从一摞奏折中找出一份,双手递给李世民。

“臣李淳风恭问陛下圣安,奏曰:昨夜,臣观天象,北斗七星之天枢、天璇、玉衡三星,忽同放异芒。臣推演而得,此,主战事大利,应之于北;将星现,有大才入世,于国大吉。”

“莫非,这枚将星,就应在这个叫赵云泽的人身上?”

李世民凝眉思索起来。眼神又落在了奏折的下一段话上:

“另奏,天枢者,破军星也,主破而后立,置于死地而后生,有惊无险。臣妄揣之,突厥此犯,于国前险而后安,望陛下心领之,妥置之。”

“破而后立,有惊无险。究竟是在故意安朕之心,还是真会应了此言,尚不可知呀!”

李世民苦笑一下。此刻,他又一次想到了不久前刚发生的玄武门之变。也许,这就是李淳风所说的“破”吧。破而后立,谈何容易?因着这个“破”,突厥进犯,兵迫长安,确实已将大唐“置于死地”了。前险后安?真的如李淳风所推断的能“有惊无险”的后生吗。

长叹一口气,李世民的思绪又回到了赵云泽身上。思考了一下,另摊开一纸,提笔写道:“庶民赵云泽,身在野而心忧国,于泾阳慨然从军,开战即立首功,朕喜之赏之,特封为陪戎校尉,拨于泾州道大总管尉迟恭帐下听用。望该员勉之励之,再立新功,彼时,朕定不吝封赏。”

——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