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2 / 2)

妾无良 古锦 2527 字 4天前

所以,她向程向腾打听三房的情况。听说程向骞携家带口回京,贺程熙得封世子,要住到程向腾成亲以后再走。

听说,郑氏也和他们发生过不快。

程向腾高高兴兴给她讲,“三弟对三弟妹提起你时,说了不少好话,还说让三弟妹改天来探望你,看有什么需要帮忙操持的。看得出来对你真心印象不错。”

起初,郑氏对程向骞一家相当的亲近,颇有些拉笼的意思。说些“世子之位本来该是程烈的,大家都没异议吧?可就算最后不给程烈,还有其他弟兄们呢,还有你们三房的孩子呢,怎么就谁都不行,就他二房程熙行”之类的话,让程向骞觉得很没意思。

后来又说武梁许多的不是。

程向骞说,我记得从前,她是个很好的人。如今得封夫人,可见很有本事。再说不管如何,如今已经是咱程家人了,怎么能在背后说自家人闲话?

郑氏见三房的立场和态度都不倾向她这头,自然很不高兴,便对程向骞很有意见起来。见程熙和程向骞玩闹,便说二房又是侯爷又是世子,自然人人上赶着巴结。不象他们大房潦倒,无人看在眼里什么的。

老三媳妇儿会来事儿,听了这些酸话也就笑一笑,随后就给大房诸人重新送了一遍见面礼,才和郑氏化了尴尬重新交好起来。

那天程向骞不过夸赞熙哥聪明,提起武梁的教导生养,顺口说了句也是她的功劳之类的话,又被郑氏拿住话柄说开了。

说她孩子也替你们程家生了三四个,也不见这当三叔的去过充州看望她,也不见三叔说过她一句有功劳。

如今新侯夫人未进府,这马屁拍得是不是太早?

后来拉了老三媳妇儿说私话,一副你是个好的,嫂子不忍你蒙在鼓里的知心模样。说你们长时间不在京城不知道,从前坊间流言可是传得有鼻子有眼,说三叔和那女人有情有义关系不浅……提醒老三媳妇儿长点儿心,好好看住自家男人。

程向骞媳妇心里有数,知道大房和二房关系紧张,不过是借此生事罢了。

她相公都离京多少年了,从前和武梁有交集时候还没她呢,她何必去吃那老干醋去。

老三媳妇转头就对程向骞说起,程向骞直接就火了。

他找了郑氏当面质问,说大哥若在,断不许一个女人家如此多嘴贱舌挑拨是非。警告她若没有长嫂样子,他以后便不再以长嫂尊之。

两个人你来我往一番理论,闹得乌眼鸡似的。

武梁一提起,程向腾就知道武梁的小心思,笑道:“三弟妹是个心明眼亮的,郑氏当不了枪使。你回头倒的确可以亲近一番。”

说什么一对一咱也不怕她,多个帮手更好。谁若寻衅滋事,都别让她讨了便宜去……

两人这么细细碎碎的算计,日子也还算平静。

可是,这样平静的日子也只有两天而已,然后,程向腾的脸色又紧紧绷了起来。

···

说起来,若大房单是鸡零狗碎的闹腾也没什么,程老夫人说得对,到底没闹出什么大事儿,不省心却也无大碍。绝对上升不到你死我活的高度。

可是,若真以为人家只会这么小打小闹,也真太小瞧大房这帮英雄豪杰们了。

人家这只是策略,只是用这些表面上的小事儿做掩护,暗地里还想酝酿大动作。

程烈走了,程煦最长,于是接手了大房的一应外事,包括郑老将军怕他们娘儿们撑不住场,又从西北让他们带回来一大队人马来。

这些壮胆儿护卫的人马,显然将程煦的胆子壮得十分的大。

这天程向腾截到一封程煦发往西北给郑老将军的信。

问计。

对程熙做世子不服,坚持认为程向腾言而无信欺凌弱小,施手段谋了他大哥的位子。

程煦想要夺回世子之位,计出三策:

计一,除正主。如果程向腾没了,情况就会象当初他们父亲没了时一样。程熙太小不堪大用,他们兄弟已然成人,正可以撑门立户。

就算二房不服,太后也不会坐视自已娘家颓了,还有老夫人,偏爱谁都不重要,肯定要用他们兄弟撑大梁,世子位就又回来了。

计二,断后路。这个是老思路了,捏扁程熙和程照两小兄弟,二房无后,世子位自然再落大房。

只要世子之位完璧归赵,咱以后还可以既往不咎对二叔好点儿,管他以后二房这里再生多少个。

计三,污程熙。他因立功被封,咱没法儿夺去功劳,咱可以污他德行,让他因行被褫。

只要他行为够过份,上面肯定会过问。

为此还提议给程向腾寻个年轻娇俏小姑娘献上,最好长相性格都似武梁那样的,程向腾喜欢那一款。然后再设计让程熙睡了他爹的女人之类的……

程煦说,无毒不丈夫,他们这房被欺负成这样,无论如何咽不下这口气。

但就因为之前出手不够狠,没讨到什么便宜,反而引得程向腾对他们有了戒心,因此成事更难了。

他更需要郑老将军的相助,求给人,出力,务求再出手时一击而中,绝了后患。求帮着掌掌眼,看哪条计更可行更有利。

信的最后,关于前侯爷程向骥死亡之谜,以及谁得了益的流言猜测,做为无责任番外也赫然在目。

自从世子位落到程熙身上后,程向腾就从没想过大房会安安生生接受,因此程熙武梁他们安保级别都是全方位提升,多层次结合。

同时,大房各位也被盯紧了。

程煦这里蠢蠢欲动,程向腾一早就有察觉。

他原本以为无非是弄些摔马了下药了打人了流言了之流的手段,没想到竟然是这样。

程向腾瞧了信,心里一片寒凉。

他大哥虽然戍边多年,以充州为家。但适逢太平年间无战事,他几乎没真正提枪对过敌。又有他爹留下来的这些人的一力支持,说他是个闲散侯爷,其实也不是说不通。

在充州,他们打猎放鹰,策马奔腾,日子过得姿意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