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节(1 / 2)

炮灰奋斗史[清] 玄北 2760 字 12天前

九阿哥摇了摇头不再想,也不敢深想,转身坐上马车离开。

第106章 那些清穿的日子(106)

春日难得来的暖阳, 几个小家伙就被拘着起床吃早饭,皇家子弟的规矩一向被教的很好, 比如元宝才六岁就跟个小大人一样,端端正正的跟着敏宁和四爷坐在桌子旁用餐。

原本三个小的也快满两周岁了, 不像其他府上的孩子还需要喂, 就一人一套小桌子小椅子,每到吃饭时就任他们自己吃,不允许身边的人喂。

“今年该送弘暻去读书了。”看着已经快到腰高的儿子, 四爷更是多吃了一碗粥, 放下了筷子后, 接过身旁下人送来的帕子擦了擦嘴说。

一听到读书, 弘暻就竖起了耳朵。

关于读书, 他阿玛从来没有对他放松过, 更是在前书院空出了一座小书房, 专门请了外面的夫子叫他和二哥一块读书。

如今两人还在启蒙中,上完外书房的课后, 不像二哥可以自由玩耍,他还有额娘给他布置的课业, 多是西洋语,还有数学、天文、地理,好在每一日只学一样, 这些课业都是边玩边学。

弘暻这两年也习惯了与二哥不同, 光从两人所学习的课业就可以看出来。

一听到阿玛的话, 他第一个反应就是会不会认识更多的人。

毕竟府里只有他跟二哥两大点的孩子, 弘时和弘暄还有弘晧年纪都还小,玩不到一块。

弘暻也渴望与外人接触,只是听到阿玛提起,他不由看向了额娘。

敏宁见四爷放下筷子,她也跟着放下筷子。

作为皇孙,每家都得送一个送进宫中读书,有嫡子的送嫡子,没嫡子的送庶长子。

可自从弘晖那件事发生以后,宫里的上书房基本上已经名存实亡,成为了小皇子的读书场所。

各家的皇孙,都叫了回去,毕竟发生了这么严重的是,谁家的孩子不是宝贝蛋金疙瘩,就没几个人敢往里填的。

不过也不是没有,孩子多的捡一个意思意思送进宫去。

敏宁剥了一个鸡蛋塞给弘暻让他继续吃,然后问向四爷,“要是送进宫里的话还是算了,咱们又不是请不到名师,大不了请几位已经致仕的老大人,再说按照年纪来,这事也轮不到元宝。”上面还有一个弘昀呢,弘昀才是四爷名副其实的长子。

四爷还能不知道她这点小心思,就弘昀那瘦弱的小身板,四爷也不敢往宫里面送,他的长子已经填进去了,剩下的几个孩子还不知道能成活几个,他自然也不愿意送进宫中。

可是不把孩子送进宫,那岂不是表示记恨着弘晖那件事对汗阿玛有怨言?

敏宁想了想,提出了一个建议,“要不咱们自己办一座学院,专门招收六岁以上十岁以下的皇孙以及宗室孩子,除了教四书五经、琴棋书画以外,再添加一些西洋的文学,不过这一部分改成选修,每个孩子必须选一样或多样。”

四爷来了兴趣,坐正了看着他,“你给我说说。”

敏宁将想到的都说了出来,总的来说就是办一家贵族小学,只招跟皇室有关系的孩子,暂时不招收平民子弟。

除了皇室子弟该学的课程以外,敏宁最主要的是想将一些数学、天文学地理学以及简单的医疗知识都教给这些孩子。

这些皇室中的下一代,才是整个大清的未来。

畅想了一番这些一个个眼界开阔的孩子,本来又不是她一个人单打独斗了,说到隐秘一点,这些人都是弘暻未来的帮手。

“咱们这个学院是封闭式,都得住在学院统一管理,不准带仆人,得自己学着照顾自己,当然年纪太小,暂时只要自己会穿衣吃饭就行。咱们跟洋人学,一个月分为四个星期,一个星期有七天,西天中学六天放一天假回家,一年有两个学期,寒暑两头各有一个月假期。”

四爷听了有些迟疑,“这样是不是太优待了?”自己照顾自己这个倒无妨,顶多也就是学着自己穿衣服而已。

可是这假期……

他们这些皇子读书的时候,那可是一年到头苦读到底,只放三五天假,偶尔被汗阿玛带去北巡,那就跟放了假一样快活,哪像这群臭小子,一年中最起码有小半年的假期。

这小日子过得要比他们这些父辈舒坦多了。

敏宁笑着宽慰四爷,“咱们这办的是童子学,招收的孩子都还小,最大的也不过十岁,都是长身体的时候。读书最容易伤神,何况读书并不是死读书,得讲个时间规划。”

见四爷有些迟疑,敏宁加了一个猛料,“我招的这些又不是嫡子,都是家里不受重视的,这些孩子可不跟您一样都是皇子,能够接触到最好的教育。放在家里都被耽误了,实在是太可惜。现在还是能够有掰正的机会,难道你要看他们跟他们的爹一样无所事事?长大后做一个提着鸟笼子只知道吃喝玩乐的纨绔子弟?说到底都是自家孩子,都是爱新觉罗的子孙,要是教育好了,可总比养成废物来的强。何况咱们也不是强求那些人全都将孩子送过来,只要送了一两个,咱们得教成才了,回头肯定赶着趟儿送人来。”

四爷闭了闭眼睛,然后说,“行,这事就你来办吧。”

敏宁得寸进尺道:“还有咱们府上的大格格,我看大格格被养的太弱了些,过年那会儿看着她细声细气的,我都不敢跟她大声说话。根本就不像咱们满洲的姑娘,要不也送进去,读书明理,总不能让那起子奴才给教的移了性子。”

“你的意思是男孩女孩放在一起养?”四爷提高了嗓音问。

敏宁一副理所当然的点头,“都是亲戚,哪一个不沾亲带故的,何况孩子都还小,能懂什么?放在一起养又怎么了,咱们可不能学汉人,女人家连个手腕子都不能露出来。看现在的满洲姑奶奶都照着汉人养,连生个孩子都艰难,以往可不是这样。我想着在童子院中建二栋小楼,一东一西,一栋给男孩住,一栋给女孩住。女孩男孩也就上课的时候在一起,平时都是分开养。”何况都是十岁以下的小萝卜头,也不怕闹出什么岔子。

四爷听她都考虑全了,也没觉得哪里有问题,便问她:“你打算将这个童子院放在何处?”

敏宁指着西边说,“咱们府对面不就是太学吗?既然要读书,那就将学院安放在太学隔壁,让这些孩子也能熏陶一下太学的气氛。”

四爷明白了她的打算,也好,童子学就安放在府旁边,要是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搭把手。

四爷点头,算是答应了。

敏宁便盘算着何时给各府下帖子。

这时候厅中的自鸣钟叫了起来,她才想到今日还有事儿,连忙招呼弘暻赶紧吃,又看向三个孩子,每个人拿着勺子吃的满脸满脖子都是蛋羹,又让人赶紧给三人换了新衣服。

等全部收拾妥当的时候,已经临近九点了。

外面的马车已经准备好,坐上马车后,马车赶快朝着南边驶去。

红水坑的那个公园已经成了京城里的一景,因为最外围这个植物园是不需要钱的,不少老少爷们闲着没事就进去逛一逛。

也有那年轻的小娘子跟情郎约好在公园里见面。这两年随着京城周边的女子工厂增加,大量年轻的女郎逐渐成为了家中主要的劳力,随着荷包的丰满,女孩们的腰也逐渐直了起来,在家里的地位也逐渐上升。

何况有许多在工厂里识了字,看不上以往那些大字不识的男人,就开始自己来寻找目标。

不过大多数的亲事还是请媒婆,自己找的也只是小部分,可这一部分也逐渐有了上升的苗头。